中小学校专业人员配备机制需要活起来

2020-05-27 11:39:4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基础教育学校的安保人员、校医、心理健康教师补充机制提出建议。的确,由于缺乏专业的、数量充足的安全保卫人员、校医等,不仅加大了校园安全保障难度,也影响了学校卫生安全的管理。

加大跨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力度,可以更好地协同教育职能部门之外的力量,有利于缓解基础教育学校人员配置机制的编制困境。在当前的编制政策下,一味从刚性的“编制”数量和标准入手,不仅给教育系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难题,往往也难以真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大与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的政策协同、管理对接,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应可以更好地走出管理困境。

当前,包含教育在内的公共管理,对“精细化”和“精准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在政策实施机制上下功夫。基础教育学校的人员配备,从教育体制安排来看,以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领导为主,省、市、县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好“地方为主”的制度优势。政府机制在基础教育学校人员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调查表明,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不力是加剧一线教师“非教学负担”的重要因素和组成内容。因此,落实既定政策下的非学科教师编制标准,有利于减轻专职教师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非学科教育负担,更加专注于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在基础教育学校人员配置中发挥补充作用,同时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提供靶向和实践基础。在经济发展先行的地区,在办学质量高的学校,无论是地方政府购买还是学校购买的市场服务,包括校车服务、食堂服务、综合实践服务,甚至是教育教学创新服务等,都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而在市场不关注、政府有“遗漏”的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上,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力量及时补位,通过提供优质的课后辅导资源、阅读材料、家庭教育指导,或是直接派驻社会和专门工作人员的方式,可以极大地缓解学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现实难题。

一个学校要正常、高效运转,自然离不开“教育第一资源”的专职教师,同样也离不开专业和高操守的学校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后者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依靠的力量。地方和政府外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在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和发展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一定能为现代学校管理创新、为整体的教育治理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