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公办初中 为基础教育发展“壮腰”

2020-04-28 13:59:4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与小学或高中相比,初中教育尤其是公办初中、乡镇初中一直面临着发展疲软的尴尬处境。有人直言,这是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细腰”。

毫无疑问,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学校,尤其是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能否得到有效提升,直接关系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能否实现。

去年,中央连续下发重磅文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要完成新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新任务,就必须破解初中,尤其是公办初中的发展难题。

初中是基础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学段

与小学教育、高中教育相比,初中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很多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高中最受关注,小学最有活力,但社会各界对初中教育普遍重视不足、关注不够,初中是基础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学段。

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名优教师群体来看,初中阶段名师最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名师还集中在民办初中。从课题立项、教研科研成果来看,也是初中阶段最少。说到底,初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高中相比,一方面,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往往与家长、教师的关系处得比较紧张,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初中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不高,因此,新教师在选择岗位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高中教师岗位,这些或多或少会影响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一些地方,民办初中的过度发展也破坏了公办初中的发展环境。比如,有的公办初中就出现了“两个流失”现象:

一是优秀生源流失。前几年,民办初中通过“掐尖”招生、违规招生,将一大批优秀生源招入了民办初中,使得公办初中陷入“生源差—质量低—优秀生进一步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优秀教师流失。民办初中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和资金优势,广泛集聚优秀人才,使得公办初中的一批优秀教师流入民办初中,导致公办初中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

“两个流失”不仅影响公办初中的教育质量,也打击了公办初中的办学信心。而且这种状况带来的下滑惯性,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两年相关部门一直在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公民同招”等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生源“掐尖”的问题。但要改变公办初中的发展现状,仍须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为公办初中营造更优质的生态环境

笔者以为,要利用当前的政策优势与环境,有效改进公办初中的生存状态,进而提升初中教育质量。

建生态,为公办初中营造适切的生存环境。提高公办初中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体改进,尤其要建立更优质的生态环境。所谓优质生态是指,初中教育的外环境与内环境及内环境各要素之间的一种自然、健康、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公办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建立更健康的初中教育生态链,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如上海市教委为了打造义务教育优质生态,打出了一组“组合拳”:在“入口”上实施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政策,在“出口”上出台中考改革方案,在“外部”治理上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在“内部”建设上重点提升百所公办初中的办学质量。上海市教委从“入口”到“出口”、从“外部”到“内部”,系统施策,其目的就是改变目前初中教育的生态。

提信心,改变公办初中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人说,小学教师活泼美丽,高中教师扬眉吐气,只有初中教师多少有点垂头丧气。这说明初中教师的精神状态急需改变。提振教师的精气神,除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大名师培育力度、增加其自信心外,还要从弥补一些短板上下功夫:

一是多关注教师的精神待遇,最近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加强教师队伍的相关文件,对教师的物质待遇作了明确规定,而对教师精神待遇的关注相对较少。

对此,杭州市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每年选树一批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农村教师突出贡献者典型;每3年选树一批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市级杰出教育工作者,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

为任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本市户籍教师持该荣誉证可在本市境内免费乘坐公交车、轨道交通和参观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博物馆等,特殊的待遇增加了教师的自豪感。

二是创新教师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公办初中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畅通公办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构建适合初中教师岗位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

如杭州市,开展把中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校的试点,允许部分公办初中自主评审职称,让职称评审更能调动积极性,同时探索教师走教制度,鼓励名优教师在教育集团或互助共同体学校内柔性流动、多形式跨校承担教学任务。

再如成都市加大“县管校聘”的改革力度,编制、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协同,建立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对城乡教师的人事、户籍、保险、工资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另外,成都市武侯区探索“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的公办学校管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用“硬核措施”提升公办初中质量

提升公办初中教育质量,必须要对症下药、抓住重点,在强化工作硬核上下功夫。如上海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从“双名工程”有机融入、优质品牌辐射带动、专家全程专业指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激发自主办学活力、凝练办学特色品牌等七大举措推进,力求从促进公办初中学校内涵发展出发,提升百所公办初中的整体办学水平。

成都市教育局也出台了《成都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倾斜扶持、名校支持带动、名师专业引领、专家全程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等,将公办初中打造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杭州市也将出台公办初中“强校提质”计划,开展公办初中办学条件提升行动、新名校集团化办学行动、专业优教师建设行动、高水平校长培育行动、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教研科研促进行动、信息化助推行动、特色项目培育行动等八大行动,通过精准施策,实现“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教好每一名初中学生”的目标。

提升公办初中质量,还必须面对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样的初中办学质量才算是高质量?一直以来,大家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初中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学生能不能升入重点高中,有多少学生能升入当地第一的普通高中,就是家长心目中的“风向标”。

为了破解“唯升学率”,许多地方出台了各种初中质量标准,希望引导不同层次的初中主动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各地出台的相关质量标准,都因为与社会的评价标准存在差距、或影响力不大而无法发挥应有的导向功能,因此建立一套有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一是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系统,建立既关注综合素质又顾及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操作办法;二是要创新评价方法与手段,探索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从“软评价”变成“硬评价”的途径;三是要改革中考中招模式,探索从“招分”转向“招人”的新机制,努力改变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

江西省抚州市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通过多年努力,做到了学生全样本测评,在学业发展水平测试、学生体能体质检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上都取得了突破。

Copyright © 1996-2020 www.lipuedu.cn 教育视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39 60 2 9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