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联合国”有了新成员 潘基文书法老师为”文化小使者”传授书法

2021-06-07 18:34:32

来源:财讯网

身着汉服,正襟危坐,运腕落笔,方寸之间,书写中国汉字之美。

这一幕, 发生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的周斌书院中。偌大的书桌上,摆放着传统的文房四宝,七八个韶年学子,端庄地提起笔,跟着周斌教授一笔一划练书法。从这一刻起,这些经过认真选拔的孩子,有望肩负起一项有意义的文化责任——成为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国际书法联合会”旗下“书法小联合国”的一名成员,自觉学中国传统文化,担当中国书法学与传播的“小使者”。

图片说明:周斌教授手把手教孩子学中国书法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孟夏之时,“少年中国”——周斌弟子班在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创学院周斌书院举行,首批书法学员正式拜见周斌教授,既行入室之礼,又开书法启蒙、文化启迪之门。周斌教授表示,这是他联合国授课回国后第一次正式教授少年弟子学书法,目的是探索一条艺术传播教育的新路径。“这批孩子都经过了层层选拔,选择弟子时遵循严格的标准,也希望孩子们引以为规矩。那就是,尊师重道、德才兼备、志向远大、热爱文化、国际视野、责任担当。”

图片说明:周斌教授与少年弟子在一起

周斌现为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国际书法联合会”终身主席。周斌教授在书法创作、国际文化传播等方面成就卓著。他的书法以行草书为主,又善楷书,作品中流露着自由的天。他认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在行草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清代刘熙载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如果说,前者有类似于建筑和雕塑的特征,是静;后者则有类似于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动。书法的艺术就突出表现在造型和节奏化两个方面。

在用墨方面,周斌教授非常注重水墨比例关系的处理,在一幅作品中,他会随心所欲地在用墨上即兴制造出诸多变化,如同乐曲中节拍的轻重缓急,借此以表现他内心世界中情感的起伏。他善于使用宿墨,书法家白鹤这样评价:在用墨上,周斌教授作品相应地融入了宿墨,并且采取“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方式,使墨色变化具有三维空间的暗示,使人感受到一种类似于音乐的笔墨之韵。

周斌教授不像一些前卫书法家那样激进,甚至有些“保守”。他对待书法创作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他尊重古人经验,踏踏实实地进行探索,而非质疑与叛逆。他的作品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后藏有他几十年学书的匠心独运,这是一种慢功夫的建构,而非解构。书法界评价周斌教授说,“经历过书法界的各种思潮,他能独自静下心来在书斋里坚持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见他所独有的眼光和自信。”而这种文化自信与在笔墨变化上的创意也成为周斌教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理念,即从“教书”到“育人”。

周斌教授多次出访美、日、韩以及欧洲各国从事书法教育调研和授课。在纽约大学从事书法跨文化心理访问研究期间,他也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国等重要机构讲学,在对外国友人进行书法基本笔画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期间,作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中国书法老师,周斌教授不仅要让他保持对书法的兴趣,而且要帮助他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去最大限度地学中国书法。根据潘基文的身份和格,周斌教授推荐了《颜勤礼碑》。公务繁忙的潘基文,在学了一年多之后,书法的进步非常快。潘基文称赞说:“周斌教授不仅是书法大师,更是书法文化大使,将书法艺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加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理解,为世界和做出了贡献。”

图片说明:周斌教授在耶鲁大学举办书法展并向耶鲁大学副校长Pericles Lewis教授赠送礼品

回顾多年来的国际文化传播实践,周斌教授的个人经历融汇了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注重引领国际友人认识书法的线条之美。他立足于爱德华·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的重要论述,聚焦于东西方语境的不同,研究提出了“还原”的传播路径,即通过一种媒介将中国高语境文化还原成低语境文化人群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从而消解中国在国际传播中被低语境文化国家误解和曲解的困境,也降低低语境文化国家得高语境文化的难度。“书法作为一种国际传播载体,因其创造、象形和艺术能够将高语境的中国文化还原成低语境文化人群易于接受的形式,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图片说明:周斌教授在海外教授中国书法艺术

“正是基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自觉担当,我和一批志同道合者相约同行,共同策划推出了‘少年中国’——周斌弟子班的实践。”周斌教授坦言,这次初具雏形的书法艺术学组织,形似于周斌书院少年书法教育基地,致力于文化艺术服务人生,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国学、书法艺术、文化仪轨的熏陶,养成文化根基、艺术审美、国际视野,成为心中有诗、手上有活、眼里有光、肚内有史的“四有”新人,“这也是我们努力尝试的家庭文化教育的一点创新吧。”

“今日弟子,韶年幼学。躬身文化,未来可期。从此留心正学,师门箕裘不坠。”周斌教授表示,在润物细无声的国际文化传播过程中,既拓展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兴趣,而他更寄望于中国少年们学好中国书法,自觉传播“笔尖上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蒲公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