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技能培训让村民有力量

2020-02-04 10:31: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杨长太(中)家店面里,村民在为春节订单备货。 本报记者 梁丹 摄

■新春走基层 教育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今年,我们的电商生意特别好,已经有80多万元的订单了。”春节前夕,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村民杨长太,站在自家店面里,一边弯腰抬起包装箱,一边对记者说。门外,600箱红薯粉、750箱咸鸭蛋、6500袋大米、2000多斤糍粑……堆满了即将发往郑州的两辆载重6吨的卡车。

从东岳村“最后一名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短短几年,杨长太实现了“三级跳”,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带动50户贫困户112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从一个没文化、没技能的农民变为新型农民,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更离不开教育的力量。”年近50岁的杨长太,初中没毕业就外出务工,前几年返乡后,“一头热”地开始了苗木种植。由于没有经验,又不熟悉市场,忙碌两年,杨长太不仅亏空了多年积蓄,还欠了8万多元的外债。

后来,杨长太作为贫困户被推荐加入了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免费读完了设施农业技术专科。

“我读的这个专业,既有农业生产,如苗木种植、稻虾共种的课程,也有市场营销、电商培训的内容,非常实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杨长太调整策略,用生长快、好养护、回本周期短的小苗木替代了大苗木种植,仅半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还了债,还剩下6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油茶树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所以,种油茶的时候,一定要选3到4个品类,不然是不挂果的……”在东岳村村委会办公室,利用冬季农闲,来自光山县广播电视大学的苗木专家何存继,为村民带来了“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培训课。

“何老师,我家那个茶树,有一些叶子慢慢枯黄了,成了‘光杆司令’,这是啥情况?”休息间隙,一直在认真做着笔记的村民陈永玉问。

“茶树怕夕晒,一直晒着,叶子就慢慢枯黄了。所以种的时候,要注意方位。回去后,在西边遮挡一下,就好了。”何存继回答。

“我家现在只种了一亩多的油茶,效益还不错。我打算明年种20多亩,但自己又没啥种植经验,赶快来取经了。”陈永玉亲切地把这些培训称作“开在咱农民家门口的‘大学’”。

“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干部是‘领头雁’。”光山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黄保银说,“但我们这的村干部,除了少数80后学历比较高外,大多还是以初中和高中为主。普遍偏低的学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2017年开始,国家开放大学对光山县等全国20多个贫困县进行定向扶贫,除了资助贫困村民提升学历、非学历教育外,还“瞄准”乡村基层干部这一群体。

江湾村党总支书记江世学,在2009年到2011年间,通过“一村一个大学生”项目就读了设施农业技术专科,又在2019年就读行政管理本科。“我把在电大学到的苗木种植、招商引资的知识,都带回了我们村。开会讲、走路讲,大家都不喊我‘江书记’了,都喊我‘江老师’。”

沿着312国道,车窗外的江湾村整洁、干净,各式风格的二层小楼,门前停放的小轿车,这个曾经深度贫困的村子,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今昔对比。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年收入86万元,我们的集体经济越办越好。”江湾村第一驻村书记余懿介绍,“我们村在籍人口2700多人,但是因为办起了大农场、小企业,吸引了不少外村的人前来务工,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5000多人。”

人才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在青壮年、高学历人才流失相对严重的情况下,让留在乡村的人,有发展的决心、有建设的力量,具有独特的意义。

作者:本报记者 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