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达到国际化

2019-12-05 11:32:37

来源:新华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发言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高等教育分论坛现场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围绕“现代大学教育发展”与论坛现场的嘉宾进行了对话和讨论。

“这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郑水泉表示,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人民大学在日常工作中,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发力进行回应。

从学校维度来说,郑水泉认为,学校要顺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加强整个学校、整个教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方便的信息技术支持。”

从教师层面来看,郑水泉表示,要帮助教师学会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担当教师的角色。“现在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提升学习能力。”

“现在这个时代,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中不再是简单地听老师来讲。”郑水泉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知识。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郑水泉介绍,这些年来,人民大学在巩固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理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希望人民大学的学生既要有人文的素养,也要有科学的素养。因为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素养,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师发挥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作用。郑水泉认为,“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达到国际化,具有国际学术竞争力;教师的情怀和理想应该是中国化,致力于中国的发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