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教育博物馆开馆!600余份试卷让人眼前一亮

2019-10-24 16:15:17

来源: 洛阳晚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考试,是文人们的人生大事。古代科举考试的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试卷长啥样?近日,我市新建行业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在洛阳理工学院开馆,馆藏的600余份珍贵试卷为您揭开谜底。

600余份试卷让人眼前一亮

教育博物馆由洛阳理工学院和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联合创办,位于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图书馆三楼。

博物馆入口

博物馆入口

该博物馆共分为教育起源、诸子百家、秦汉南北朝、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新学教育六大展区,数千件明清时期的教育文献见证了中国教育发展史。

龙门书院王新元院试课卷、汝南书院马启元院试考卷、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林东郊乡试朱卷、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殿试试卷……该博物馆展品为晁氏藏书家族后裔晁会元悉心收藏,其中科举考试展区的600余份殿试、会试、乡试、课试试卷让人眼前一亮。

 木雕版

木雕版

“这些试卷字里行间洋溢着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宝库。因为纸质文献很难保存,科举考试试卷比较难得,这些试卷有的是晁氏藏书家族历代所藏,有的是通过多种途径购买收藏的。”该博物馆馆长、洛阳理工学院讲座教授晁会元说。

在展柜中,有一份光绪十二年的殿试试卷,书写非常工整。还有25册的《盛氏家族学生课卷墨本》,就是书院的小考考题,大部分为道光年间的原始考卷,其中23册为课卷,收录八股文作品660篇、诗赋200余篇,上面有修改和批语。

另一份清光绪年间汝南书院廪(lǐn)生马启元的考卷,当时考试成绩为超等第八名。试卷小楷书写,颇见书法功底。

有趣的是,该展区还展出了一件科举考试考生夹带,用白绢双面书写,团起来体积很小。晁会元说,这种夹带专门用老鼠尾巴上的硬毛做成毛笔,可以写很细小的字,书写用的墨水为特制油性墨水,写在绢上不会洇开。

这些古籍很珍贵

《孟子》《论语》《诗经》《礼记》……在该博物馆的中间展柜内,一套《十三经注疏》引人注目。晁会元介绍,《十三经注疏》是我国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在历史上为经学的教科书,版本非常多。该版本为明万历年间北京国子监为学生刻印的书,南京翰林院藏书,非常珍贵。

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本草纲目》,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三部金陵本(《本草纲目》的祖本),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晁会元说,尽管该书为私人收藏,但为了保护这部书,国家图书馆曾派10名专家,耗费4年时间,用明代的老纸,为晁会元无偿修复了这部珍贵古籍。晁会元说,该医学教育重典目前被调至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展出。展览结束后,将回到教育博物馆展出。

第六展区新学教育,展出了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美预备学校”相关的教科书《万国史纲目》多卷;还有1907年的偃师县师范练习所的系列石印本教材,如《单级教授法》《儿童训育法》《小学校管理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从日本引进,为研究早期师范教育提供了资料。

这个“宝库”期待进一步打开

洛阳理工学院院长刘国际介绍,中国教育史源远流长,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夏代开中国国家教育的先河,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传统教育内容的核心,东汉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老子、孔子、鬼谷子、韩愈、邵雍、程颐、程颢等著名教育家,皆与河洛文化密不可分。作为洛阳的高等院校,应有传播、弘扬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担当。教育博物馆将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晁会元介绍,虽然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建立了教育博物馆和教育专题博物馆,但整体上呈现中国教育传统和中国教育全貌的、综合性的国家级教育博物馆还是空白,该博物馆的成立将为此提供有益尝试和探索。

“这些教育文物古籍内容丰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教育传统,可谓一座丰富的教育宝库。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进行课题研究。”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

教育博物馆开放时间:工作日9时至11时、15时至17时。观众可凭身份证入馆免费参观。(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王勤王艳/文 洛阳晚报记者 刘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