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助力“三区三州”打造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

2019-11-08 13:40:24

来源:中国网

“那几天的培训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是常规学习,晚上回宿舍撰写学习反思,就连午休时大家都会去找人取经,大家都称之为‘魔鬼训练’。”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余慧林老师在培训笔记里记录的一段内容。被他和同行们称之为“魔鬼训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三区三州”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研修项目的首期培训。

前不久,包括余慧林在内的62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他们均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或云南省保山市。在为期9天的集中培训中,老师们一起听专家讲座、参加教师工作坊活动、分组开展专题讨论,结伴走进北京知名中小学参访学习,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将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以下简称“三区三州”)确定为深度贫困地区,由中央统筹重点支持建设,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教育扶贫建设。要实现教育脱贫,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是关键。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朱旭东教授的带领下,于2018年6月24日组织发起了“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和教师教育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

“启师·沃土计划”聚焦区县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四大机构为核心和着力点,地方政府和高校协同参与的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

发挥区县师训的龙头作用

“在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中,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应该发挥龙头作用。”朱旭东教授这样形容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在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定位。在他看来,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应该是一个区县政府教师队伍建设的智库机构,应该是一个区县政府制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应该是一个规划、指导、组织、实施、评估区县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者,是一个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名师工作室(坊)进行规划、指导的专业引领者,同时又是一个依靠这些区县教师发展机构的资源融合和整合者。

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地位如此重要,谁来助力其龙头作用的发挥?“启师·沃土计划”通过设立有关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项目,满足了这个需求。

在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云南省腾冲市整合了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等机构编制,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该中心集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体系、师资体系、网络体系“四位一体”,实行资源共享、人财物集中使用、统一管理。当地政府计划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2%和教育费附加5%的比例,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到教师发展中心。

腾冲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段晓明表示,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有利于推进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培训者队伍的转型与发展,也为学校办学条件的升级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让优质学校在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

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底,“启师·沃土计划”已经面向教育行政人员,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高校培训者,优质中小学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举行了11期培训,参加培训学习人数达599人次。这些参训教师能否将所学应用到教育实践呢?

结束在京学习不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黎溪片区中心小学校长李国华就将学校40余名教师分组派往会理实验小学跟岗学习。会理实验小学是当地的一所优质校,也是“启师·沃土计划”在当地指导建设的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之一。

去之前,李国华还给派出的老师留了任务,要求每人明确自己与跟岗教师的三点差距,学到一种好教学方法,回来不仅要写总结,还要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之中,并且校长要听课检查。带着“作业”来学习,老师们自然有目标,也更有动力。在2天的跟岗学习中,黎溪片区中心小学的老师参加跟岗校的升旗仪式和政治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参与特色班级的班队会及两校联合开展的数学教研活动等,提升了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学到了很多真知灼见、真招实招。

像会理实验小学这类学校一般都是地方的优质中小学。“启师·沃土计划”选取了这类学校作为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希望通过提高这类学校的教师教育能力,来解决一线教师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问题,进而培植区县本土的教师教育能力。

在云南省保山市,这样的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师训作用。保山市隆阳区就将保山市田家炳中学、隆阳区第一中学、保山市永昌小学、隆阳区幼儿园作为首批试点,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让这4所学校发挥带头作用。按计划,到2020年隆阳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数量将不低于全区学校总数的20%。

“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性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个体教师提供专业学习机会上,更体现在把优质中小学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朱旭东教授这样表述优质中小学在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

打破教师研修“萝卜炖萝卜”的局面

校本培训是当前很多学校都在采用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在提升优质学校教师教育能力方面,“启师·沃土计划”采取的是指导建设区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方式,对于稍具规模的普通学校又是如何施策的呢?在稍具规模的普通学校,项目组均指导设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并要求其辐射周边学校。

关于设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用意,朱旭东教授解释说,多数学校通常以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等为组织形式,来开展教师专业学习和活动。缺少专业化机构来负责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务,其开展的活动也常被形象地描述为“萝卜炖萝卜”。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相对封闭,又趋于同质化,因此大家对校本培训的专业性信心也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朱旭东教授和项目组认为,有规模的学校需要成立一个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了解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评估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相关工作,同时也纳入区县教师教育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它既是学校的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又是区县教师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负责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朱旭东这样定位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建立教师培训的优异价值链

名师工作室是优秀教师共同学习、互勉共助、集体成长的平台。“启师•沃土计划”还通过设立相关项目为当地的“名师工作室(坊)”的主持人或坊主提供学习机会,以此提升当地“名师工作室(坊)”的建设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侯淑晶表示,为“名师工坊室(坊)”建设设立项目,不仅要为“名师”发挥专业领导力提供专业化的平台,使其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而且还要为其提供合法性的制度安排,确立“名师”的教师教育者的合法地位。以此来激发“名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其工作室(坊)的“孵化”作用。

对于区县教师教育体系来说,“名师工作室(坊)”若能成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价值就会更大。为此,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为地区名师工作室建立起一整套名师培养长效机制。到2020年,隆阳计划建设约6个不同学段的名师工作室。

未来,隆阳区的名师工作室将担当起教育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管理模式创新、教育资源开发、教研成果辐射、学科专业引领的重任,并成为当地名师培养的孵化池和骨干力量的集聚地。

用朱旭东教授的话说,建设名师工作室(坊)进一步加强了名师系统性的建设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学科优势,带动工作室内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专家教师,进而形成“用最优秀的教师教育者培养最优秀的教师”的优异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