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项目化教学” 双轮驱动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2019-11-19 08:53: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前,一部由著名编剧臧里执笔、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师生演出的舞台剧《幸福国际庄》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演。很快,同名情景剧也在多个视频平台同步上线。“师生参演是产教融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实施,对我校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该校表演艺术学院院长蒋宝英表示。

多年来,河北传媒学院始终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专业工作室”建设和实施“项目化教学”,逐渐形成了“项目引领,突出实践,校企合作,双师指导,学、练、干、创一条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专业工作室”模式,是根据学科专业成立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

根据教改规划,该校大学生在大二之前主要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进入大三后,学校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潜质和自身发展要求,分到各个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由导师引领,按照企业(客户)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2013年4月开始建设、2015年8月投入使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了多个专业工作室,主要分为学界名师工作室、业界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工作室三类。

“刚进入工作室的时候,我对于剧本的感觉可以用一张白纸来形容。没有影视文学工作室的磨砺,绝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凭借《天外来音》作品获得河北省第二届“善行河北·美丽河北”微电影大赛优秀剧本奖的陈海彤同学,谈到加入影视文学工作室的收获颇为感慨。

通过工作室的锻炼,颉宇航同学拍摄的微电影《面包师的理想》获得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大赛“最佳剧本奖”,刘啸宇同学拍摄的视频短片《天堂午餐》不到一个星期网络点击超过500多万次等。

“工作室实际上就是学校为我们搭建的一个实践平台,让我们提前进入职场状态。”这是该校众多大学生的共同感受。这些在校经过工作室历练的学生,毕业后均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普遍被认为“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通过项目创作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主要分为依托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学创作项目。

在创新创业项目方面,该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创业孵化工作区设计有260个工位,可同时容纳50个孵化项目入驻;并设立每年不少于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108个。

在这里,大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作品,尝试进行市场营销,找到发展定位,提前适应社会竞争,提升就业能力。有许多学生在这里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影视学院毕业生李洪绸自组影视制作团队,拍摄制作了10多部影视作品,在网络观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毕业后,该生凭借在学校奠定的坚实基础,在影视创作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目前,该校文化创业孵化园完成700余个项目,100余名学生成功创业,300余名学生直接实现就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在教学创作项目方面,该校新闻传播学院与腾讯、爱奇艺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项目定向实践教学,建立“融媒体传播中心”、语言艺术工作室等多个校内实习实训平台,使学生真正获得实际工作能力,很多毕业生能零距离上岗,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

据统计,近五年来,该校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4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蹈“荷花奖”、电影“金鸡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金奖、CCTV青歌赛优秀奖、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奖等。建校以来,该校为社会输送了3.5万名毕业生,为当地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周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