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减负难过“家长”这关?

2019-11-08 10:56:01

来源:工人日报

减负为何难过“家长关”?

减负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近又引发社会热议。这次引爆话题的导火索是南京市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负政策,引发部分家长不满,有家长称,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熬到深夜的作业、愈演愈烈的课外培训、巨大的应试压力,这些都让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为了让学校、家庭、社会回归到科学育人的轨道,切实给学生减负,国家层面多次发出“减负令”,各地方的“减负令”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明明为了孩子好,减负为何难过“家长关”?现实因素确实值得深思。有人认为,中高考竞争激烈,在人才选拔机制不变的情况下,一味减轻孩子课业压力,难免治标不治本。缩短在校时间、不允许学校多次考试、要求作业减量,有条件的家长们只好寻求培训机构不断为子女“加码”,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从根本上说,今日家长的焦虑,不是家长自发的攀比,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培训机构推波助澜,而是教育竞技化,家长不得不让孩子分分必争。

针对近日关于减负的争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应道,“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各地推进减负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各方的诉求,把握好‘度’。”

减负归根到底是要让教育回归理性,真正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而要把这个好事办好,最重要的是,加快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使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多元化。与此同时,学校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毕竟,“减负”不“减质”,才能给家长真正吃一颗定心丸。

清北硕博当老师,值得叫好吗?

招聘20名中学老师,其中19名是清华北大毕业,且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近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校招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火了。此前,深圳中学今年录用的28名教师中,毕业于清华北大的也有15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地位与待遇不断提高,高学历人才投身基础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名校硕士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更是“寻常事”。

优秀的人才往往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名校高材生往往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接触前沿的科技成果,见识一流的学术成就,这样的人才当教师将为基础教育带来实实在在的积极影响,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格局,让学生真正地去接触现实、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学校注入新的教育活力、增强学校师资力量。

清北硕博当中学老师,不但不是人才浪费,相反是人尽其才。不过,这样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隐忧。首先,这会不会引发一些发达城市的知名中学在招聘老师时过度看重“出身”,引发对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攀比?如果过度看重毕业学校和学历,甚至一味追求名校硕博毕业生,忽略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师范生以及非名校毕业生,可能会错失不少优秀教师。其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名校毕业生在学术成绩上确有过人之处,但是,是否系统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懂不懂教学技巧,能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值得探讨。

此外,横向比较,这有可能导致超级中学和普通学校师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普通中学优质生源的流失,这确实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均衡,使得“名校模式”像“衡中模式”一样走向极端。因此,在为高材生投身基础教育叫好的同时,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吸引优质师资向教育“洼地”倾斜,也值得思量。

(沙洲/文 赵春青/画)